针尖:是针身的尖端锋锐部分
针身:是针尖与针柄之间的主体部分
针根:针身与针柄连接的部分为针根
针柄:针体与针根之后执针着力的部分为针柄
针尾:针柄与针尾多用铜丝或银丝缠绕,呈螺旋状或圆筒状,针柄的形状有圈柄、花柄、平柄、管柄等多种。
【制作特点】镵针其柄为不锈钢,长10cm,针体为钼质金属制作,长4cm,直径为0.3cm,钼质针体部分嵌于不锈钢柄内,外形美观,使用顺手。针体的末端延伸为0.5cm长的箭头状锋利针头。
【操作方法】本针是以划割方法在选定的部位使用,先将划割部位及针具消毒,而后以其锋利之刃,根据需要在不同部位(穴位)及反应点上施术,用拇、食、中三指持钢笔式押持针体,进行皮肤划割,以微出血为度。划割方向:顺经脉循行走向、划痕长度以1cm长为妥。
【治疗范围】该针主要用于外感疾患及割治排脓等,如外感风邪、中风口歪、多种胃肠疾病而表现为口腔内颊粘膜上有白斑或紫斑者,以及皮肤病中的湿疹、脓疱疮等疾患的治疗。
【制作特点】磁圆针柄为合金铝所制,既轻便又美观耐用,分两节,两节间由螺旋丝口衔接,前节较细,长12cm,后节较粗,长10cm,针头长6cm,两端针尖嵌有3000高斯磁铁,针头一端形如绿豆大圆粒状,名曰磁圆针;另一端形如梅花针头状,名曰磁梅花针,各有其用。
【操作方法】磁圆针使用时,以右手紧握针柄,右肘屈曲为90度,以右腕部之上下活动的力量,循经叩击穴位,每穴反复叩击5~10次,顺经叩打为补法,逆经叩打为泻法。主要用于皮肤病的治疗。
【治疗范围】本针循经叩击可通经活络、活血化瘀,具有磁疗、圆针和梅花针循经捶叩三种针治疗的综合作用。可泛治许多常见疾病,如软组织损伤、肩周炎、胃下垂、动、静脉炎、小儿夜尿症、动脉硬化、轻度静脉曲张、蚊虫叮伤、跌损性血肿痛、鹅掌风、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主要用磁梅花针)。对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虚劳疾患、神经衰弱、脱肛、子宫脱垂均有疗效。
【制作特点】鍉针全长12cm,针柄9.5cm长,系不锈钢制作。针体长2.2cm,是不锈钢制作,针头大小、形态如黍粒状,直径约0.3cm。
【操作方法】摄持手法同铍针,以拇、食、中三指持钢笔式姿势紧摄,然后在一定的部位(穴位、刺激点)按压片刻,以形成明显凹坑,有针感为准。
【治疗范围】主用于小儿按摩,治疗疳积、吐泄、消化不良,也用于寻找压痛点、疾病反应点、阿是穴,还用于火针点刺前压痕点穴以作标志,亦可用作火鍉针。
【制作特点】锋勾针为不锈钢制成,针长12cm,中间粗而长,两端细而短,针头勾回,呈110度角,针尖锋利呈三棱形,三个棱皆成锋刃。针之两端勾尖、粗细各异,随病选用。
【操作方法】选准勾刺穴位后以常规消毒。以左手食、中指押按穴位,并以相反方向用力绷紧所刺皮肤,两指之间保持1cm之宽为宜,右手呈执毛笔式姿势持针,迅速刺入皮下连勾割3~5次,以割断肌纤维或出血并发出响声为度,而后用消毒棉球按压穴位片刻。
【治疗范围】用于某些慢性疾患而致局部功能障碍,或顽固疼痛久而不愈,如肩周炎、神经性头痛、腰背肌劳损、腱鞘炎、脑血管病后遗症,胃肠疾病。其他疾病如急性结膜炎、扁桃体炎、急性(或慢性)咽炎、高烧等。
【制作特点】铍针其针柄为不锈钢,长10cm,针体为钼质金属制作,长5cm,其中刃长2cm,阔0.5cm。体长3cm,直径0.3cm。针头呈宝箭头状,两边及尖端为锋利之刃。钼质部分嵌于不锈钢之内,外形美观。针头有耐高温、不易退火、不易折断等特点。
【操作方法】使用铍针割治时,先将施术部位常规消毒,然后将针头在酒精灯上烧至白亮时,以右手拇、食、中三指横持针柄,左手提拉病变组织,对准病变部位(如疣赘、息肉、肉瘤等)根蒂部位齐根灼割去之,动作迅速,可免出血,而后可稍加包扎。
【治疗范围】主要用于皮肤病和一些外科病症,如对一些稍大的疣赘或肛肠息肉、暴露明显的鼻息肉、良性肉瘤等赘生物均可运用。
【制作特点】梅花针柄为尼龙制品,柄长24cm,柄径1cm,针头部长度2cm,嵌有七枚针头,呈梅花状。针柄分两节,中间由螺旋丝口衔接,丝口前段细,丝口后段粗,尼龙制品韧性大、弹性好、不易折。针头由不锈钢针所制,针尖呈钝圆状,叩刺时可减轻痛感。
【操作方法】该针以循经叩刺为主,据病情所需有时以局部叩刺为主。操作时,以掌心握住针柄,柄尾顶于掌根,食指顺柄押持,以腕部之力上下活动,灵巧叩打之。并随病情之虚实,叩打分为轻、中、重三种不同手法。虚者,轻叩;实者,重叩;以中叩行平补平泻法。
【治疗范围】临床应用范围广,尤对头痛、头晕、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末梢神经炎、小儿麻痹后遗症、煤气中毒、神经性皮炎、局灶性牛皮癣等皮肤病疗效较好,对小儿腹泻、痢疾、扭伤、脑动脉硬化、脑振荡后遗症、多种眼科疾病、急慢性胃肠病均有效。梅花针疗法尤适于小儿及年老体弱之患者。
火针-细火针
【制作特点】本品为钼质金属所制,针径约等于28号毫针,针长9cm、柄长4cm,针体长5cm,耐高温性能强,熔点为2000℃以上,施用时烧至针体白而发亮为度,此时可达700~800℃左右,有韧性,不易退火,不易折断,不易变形。
【操作方法】先将针刺部位以75%酒精消毒后,以拇、食、中三指执笔式姿势押持针柄,在酒精灯上加温,烧针时针尖稍向上倾斜,以免烫手,将针烧至白亮为度,随即针尖向下,并据所刺深度之需而定相应的烧针长度,达到火候,快速而准确地点刺穴位。出针后随即用酒精棉球按压,可立即消痛,对沉疴痼疾可留针,待热散尽出针,刺火针后五日内,忌洗澡。
【治疗范围】寒证、虚证:如慢性胃肠炎、慢性胃炎等虚寒性慢性脏腑疾病,风寒湿痹、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网球肘炎、顽固性面神经麻痹等一切虚寒证。某些外科病证:如淋巴结核、脊椎结核、其他骨结核、结核性腹膜炎、腱鞘囊肿、外阴白斑、雀斑、黑色痣、多发性疣赘等。
火针-粗火针
【制作特点】粗火针制作特点完全与细火针相同,只是针径略粗,相当于26号毫针。
【操作方法】操作方法与细火针同,只是粗火针以刺病变局部为主,一般不用于点刺穴位,多采用局部连刺法,且刺入深度浅于细火针。
【治疗范围】用于外科排脓,如化脓性乳腺炎、瘰疬成脓、多种瘘管、久不愈合的溃疡面等。用于皮肤病,如点刺各种色素痣、疣赘、囊肿、面部雀斑等。
火针-三头火针
【制作特点】本针之粗细、质料、制作同细火针,但针柄长8cm,针体长lcm,系三针一体缠制而成,故名曰三头火针,根据治疗所需临证活用。
【操作方法】所刺部位常规消毒后,将针头烧至白亮为度,浅刺到皮间勿至皮下,须准而稳地点刺。
【治疗范围】用于治疗皮肤病,如黑色痣、扁平疣、牛皮癣、白癜风(小片形)、外阴白斑、朱砂痣、老年斑、疮疖、寻常疣等。
火针-平头火针
【制作特点】本针之质地与细火针、粗火针相同,只是针径较粗,针尖是一平面且光滑。
【操作方法】所刺部位常规消毒后,将针头烧至微微发热,在表皮部位轻而稍慢地烫烙病变皮肤。
【治疗范围】用于治疗皮肤病,如各种痣、疣、牛皮癣、白癜风(小片形)、外阴白斑、朱砂痣、老年斑等。
【制作特点】古代的“九针”是九种不同形状和用途的治疗器具,其中用于“决血络、通经隧”的“锋针”,就是现代用于针刺放血的三棱针。三棱针一般用不锈钢制成,针长约6cm,针柄较粗呈圆柱形,针身呈三棱形,尖端三面有刃,针尖锋利。早在古代,人们对刺络放血就非常重视,如《灵枢·九针论》谈到九针中的锋针主要用于“泻热出血”。《素问·血气形志》曰:“凡治病必先去其血”。《针灸大成·卷三》曰“锋针,其刃三隅,长一寸六分,发痼疾刺大者用此,今之所谓三棱针是也”。
【操作方法】三棱针是用于点刺放血的针具,用它刺破患者身体上的一定穴位或浅表血络,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刺血络法”。因其具有通经活络、开窍泻热、消肿止痛作用,所以各种实证、热证、瘀血和经络瘀滞、疼痛等均可应用,用三棱针浅刺放血还可治疗各种急性炎症及昏厥。临床操作要求动作熟练,进针准确,针尖一定要“中营”,针刺过浅或过深均非所宜。临床操作具体分选穴、消毒、进针、拔罐等几个步骤。三棱针的针刺方法一般分为点刺法、散刺法、泻血法三种。
【注意事项】注意无菌操作,以防感染。点刺、散刺时,手法宜轻、宜浅、宜快,泻血法一般出血不宜过多,注意切勿刺伤大动脉。虚证、妇女产后及有自发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使用。
【制作特点】毫针的结构可分为5个部分,即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毫针的规格主要以针身的直径和长度区分。一般临床以粗细28~30号(0.32~0.38mm)和长短为1 ~2寸(25~50mm)者最为常用。短针多用于耳针及浅刺中之用,长针多用于肌肉丰厚部穴位的深刺和某些穴位作横向透刺之用。
【操作方法】毫针的基本操作技术,包括持针法、进针法、行针法、留针法、出针法等毫针的基本操作过程及其技法。是针灸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
【治疗范围】毫针术适用于黧黑斑、粉刺、油风、口眼歪斜等各种损容性疾病。针刺施术后留针与否以及留针时间久暂,应视就医者体质、病情,以及腧穴位置等而定。在留针过程中可做间歇性行针,以增强和巩固疗效。
1、在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灸。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强,并应尽量选用卧位。
2、妇女怀孕3个月以内者,不宜针灸小腹部的俞穴。若怀孕3个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俞穴皆不宜针灸。
3、小儿卤门未合时,头顶部的俞穴不宜针灸。
4、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5、批发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6、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的俞穴,不宜直刺、深刺,肝脾肿大、肺气肿患者更应注意。
7、针后如有过度皮劳酸胀等现象乃属自然现象勿需过虑,治疗时应注意防止发生晕针,一旦发生应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