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 业 繁 荣
唐朝时,绢帛虽然继续当作辅币使用,但铸钱大量通行。唐初出台了自己的铸币政策体系,开始铸造轻重适中的“开元通宝”钱,以后广为流布。这实际上是一种以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兼而行之的多元的货币制度体系。
唐朝政府不断出台严厉打击私铸和滥铸等的法令,并禁断使用恶钱,但是由于铜钱供应量严重短缺,币值不断上升坚挺,私铸和滥铸有暴利可图,所以成效并不理想。两税法实行以后社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一大矛盾,突出表现为钱重物轻即所谓“钱荒”问题的不断恶化。
随着商业的发展,唐后期已普遍出现了供商人贮存和批发货物的邸店,以及承办商人货款的柜坊。柜枋经营钱物寄付,在柜枋存钱的客户可以凭书贴(类似于支票)寄付钱财。此外,唐后期还出现了一种信用券,称为“便换”,亦称“飞钱”。商旅只要付钱给各道设在京师的有关机构和商号,取得半联凭券,回到本道后就可以持券取款。飞钱的出现对于远途到京师做买卖的商人提供了贸易上的便利。这些都与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分不开的。由于域外通商的发达,胡商遍布各大都会、名城。这些都说明了商业在唐朝中期的繁荣。
除了货币,唐朝的金融机构也得到了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金融体系。其中,最重要的是“钱庄”,类似于现代的银行机构。钱庄主要负责货币储存和汇兑业务,接受存款,发放贷款,提供汇兑服务等。钱庄的出现为商人提供了安全便捷的货币存储和流通方式,促进了商业的繁荣。此外,唐朝还出现了类似于现代保险机构的机构,称为“镖局”。镖局主要负责货物运输和保险业务,提供保护商人货物安全和财产损失的服务。它们通过运送宝贵货物的过程中提供了保险保障,为商人在风险中开展商业活动提供了更大的信心。
唐朝的货币与金融体系的发展为商业繁荣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货币的流通和金融机构的出现,促进了商品交易的便利与安全,提高了商业活动的效率。这也反过来推动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和财富积累。唐朝的货币与金融体系的发展为后世的经济交流和金融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朝时期,对外贸易政策非常开放。唐朝政府采取了积极的外贸政策,不仅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往来,还与远距离的国家进行贸易。唐朝政府还设立了专门的贸易机构,如“市舶使”,负责管理对外贸易和收取关税等事务。此外,唐朝还实行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减免税收、提供贷款等,吸引外国商人前来贸易。
总之,唐朝时期的商业繁荣和国际贸易的兴起,为后世商业和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个时期,商业城市得到了大力发展,货币与金融体系逐渐成熟,市场体系逐渐完善,对外贸易政策开放灵活,文化交流繁荣丰富。这些成就不仅彰显了大唐帝国的辉煌历史,也为我们今天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农 业 进 步
唐朝前期的统治者比较重视兴修水利和管理灌溉设施,中央有水部郎中、都水监,地方也有专门的官员;国家还制定 “水部式” ,作为专门的水利管理法规。唐代的水利工程70%兴筑于前期:武德年间在同州(今陕西大荔)开渠,自龙门(今山西、陕西间黄河之龙门)引黄河水溉田,受益地达6000余顷。贞观年间江都(今江苏扬州)境内修雷塘及新筑勾城塘,可引渠溉田800顷。武则天执政时在营丘(今山东昌乐东南)东北所开的窦公渠,曲折30里,受益之田亦为数可观。唐玄宗统治时在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三河(今河北三河东)、彭山(今属四川)及武陵(今湖南常德)等地兴建的很多渠、塘、堰,均能溉田数千亩。
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灌溉技术也有所提高,农民不仅用传统的辘转和桔棒汲水,而且制成水车、筒车,用以灌溉地势较高的耕地。北方旱地还使用立井水车溉田。农业工具的改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据各地发现的牛耕图,唐代前期已经把过去使用的直辕犁改造成曲辕犁 ,这种新式犁使用起来便于转弯。
耕作技术的进步与灌溉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到天宝年间,唐朝的达到850万顷。粮食产量也有提高。天宝八年(749年),官仓存粮达9600万石。长安、洛阳米价最低时每斗仅13文,青州、齐州每斗仅5文
经过劳动人民一百多年的艰苦奋斗,耕地也大幅度增加,估计天宝时实有耕地面积约在800万顷至850万顷之间,略高于西汉时的最高垦田面积。
手 工 业 发 展
在唐朝时期,手工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各种工匠和手工艺人的技艺不断提升,制作出了许多精美的工艺品。陶瓷、丝绸、铁器、木雕等各类手工制品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唐三彩陶俑,它们以其鲜艳多彩的色彩和栩栩如生的形象,展现了唐代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此外,唐代的丝绸制品也在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丝绸之路的开通进一步促进了丝绸工艺的发展,使得中国的丝绸成为世界各地追捧的珍品。
在唐朝的手工业体系中,公私分明的管理制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唐代政府对手工业的监管和支持相对明确,既鼓励私人投资和经营,又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政府设立了专门的制造机构,如御窑和御府,用于制作宫廷所需的各种工艺品和日常用品 。同时,也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许多手工业者得到了政府的赞助和支持。这种公私合营的模式为手工业的繁荣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促使了技艺的不断提升和创新。
唐朝手工业的繁荣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积累,更是文化和技艺的传承。在陶瓷领域,唐三彩陶俑以及青花瓷等传世之作,不仅仅是美的享受,更是历史文化的见证。这些作品蕴含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对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唐代手工业的技艺也在一代代工匠中传承下来,形成了丰富的技艺体系。例如,唐代的绘画技艺与丝绸制作相结合,创造了独特的绘画丝织工艺,这种工艺在后世继续发展,并影响了中国的绘画和工艺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