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三绝之千年周柏

晋祠“三绝”有一绝是圣母殿北侧,树龄至今已逾三千年的周柏。它的树身向南倾斜,龙蟠虬屈,形似卧龙,俗称“卧龙柏”,又被称为“古柏齐年”。西周年间被种下时,在它的左边还植有一株,两树相并,有比翼齐年之意,但可惜的是那一株在清道光年间被伐去了。相传在此之后,原本生长挺立的周柏,因为失去同伴,声泪俱下。它身卧而下,以示悼念,从此以卧龙之姿生存至今。

卧龙柏在倒下时,恰好倒在了旁边同为西周年间种植,但高大挺拔的长龄柏上。它们曾一同经历了各朝各代的风风雨雨,陪伴着晋祠阅尽晋阳古老大地的岁月变迁,如今满身沧桑,彼此相互依靠,相互扶持,继续携手走过更久远的时光。

晋祠三宝之鱼沼飞梁

鱼沼飞梁前接献殿,后连圣母殿,形成了一组不可分割的整体。它的桥型不是历史上其他桥梁形制中常见的“一字型”或“栱形”,而是一座连通沼之四岸的“十字形”。东西桥面平坦,长19.6米,宽5米,高出地面1.3米。南北两面下斜如翼,长19.5米,宽3.8米,与圣母殿上翘的殿角遥相呼应,在一起一伏,一张一弛间彰显出了飞梁的巧妙与大殿的开阔。

古人以圆形为池,方形为沼,此沼中多鱼,故名鱼沼,原为晋祠第二泉。而那座古桥,“……桥形如鸟,展翼若飞”,故被称为“鱼沼飞梁”,应是创建于北魏之前,是晋祠“三宝”之一。它是最早的水陆立交桥,现代立交桥的前身,中国现存古桥梁中的孤例,在我国桥梁建筑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晋祠三匾之难老

“难老”匾是位于晋祠圣母殿一侧难老泉亭的匾额,长1.45米 宽0.7米。此匾由傅山所题,是晋祠第一名匾,被誉为三大名匾中的“神奇之笔”。“难老”二字出自《诗经》中“永锡难老”(“锡”同“赐”),意味生生不息,青春永驻,其用笔苍劲洗炼,颇具神韵。傅山,山西太原人,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诗人、医学家、书画家,在诗文书画等方面,傅山皆造诣颇深,在当时被人尊为“清初第一书家”。

傅山先生晚年曾在晋祠云陶洞隐居一段时间,常与顾炎武、朱彝尊、阎若璩等友人密切交往,吟词作画,煮茶品茗,无不留下翠痕、笔迹。

晋祠博物馆简介
简介图片

晋祠博物馆,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晋祠公园内,距离市中心25千米,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库房面积1000平方米,隶属太原市文物局,是一座集文物保护、学术研究、陈列展览、安全保卫、景区建设、重要接待及社会教育于一体的地方综合类博物馆。

1952年,成立山西晋祠古迹保养所。1990年,山西晋祠古迹保养所更名晋祠博物馆。截至2019年末,晋祠博物馆藏品有7410件/套,其中珍贵文物2060件/套,举办展览12个,教育活动152次,参观人数150万人次。

晋祠博物馆是是集中国古代祠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7世纪至12世纪间极为辉煌壮美、璀璨绚烂的篇章。晋祠是祭祀西周初晋国第一任诸侯姬虞的祠堂。晋祠文化遗存极为丰厚,有宋、元、明、清时期的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等各式建筑100余座,宋元以来雕塑100余尊,铸造艺术品30余尊,历代碑刻400余通,诗文匾联200余幅,古树名木96株,其中,上千年古树30株。在一处文化遗产中保存有如此众多的文物精品,实属罕见。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第一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